讲座回顾丨2025年春季学期“反思与批判”主系列第一讲 |张福公 |历史与文本中的机器观:马克思与工艺学的思想关联

发布时间:2025-10-12浏览次数:10



 

  2025321日晚,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阿多诺选集”编委会主办的“反思与批判”主系列讲座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讲在南开大学哲学院317会议室举行,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本次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张福公副教授主讲,题目为“历史与文本中的机器观:马克思与工艺学的思想关联”。讲座由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邓盼副研究员担任与谈人,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夏钊副教授主持。




01



  张福公老师指出,古典工艺学思想同马克思哲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思想关联。马克思本人未曾说明古典工艺学的基本范围、代表性人物和发展谱系,因此需要结合马克思的相关文本以及当代欧洲技术思想史研究成果,对古典工艺学的理论脉络进行专门的溯源和考察,并基于对其思想史谱系的重构,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古典工艺学源流。古典工艺学的萌芽发轫于英法等国的启蒙运动时期,并在德国官房主义(Kameralismus的思想体系下,在借鉴和吸收林奈博物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展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经过贝克曼波珀克里斯蒂安等古典工艺学家的建构和发展,直到拜比吉尤尔建立的英国资产阶级工艺学,古典工艺学达到其完成阶段并走向自身终结。



02



  张老师强调,古典工艺学客观描述了由生产资料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及思想观念变革所蕴含的对抗性和矛盾性,这一工作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古典工艺学从直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过程层面客观反映了以劳动资料为基础的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客观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源、矛盾表征及历史辩证特性,客观呈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总体结构中的全面布展,客观展现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物质生产领域的深层建构,从而构成马克思探求历史唯物主义客体向度的思想史前提。



   马克思对工艺学著作所做的摘录和笔记为理解从古典工艺学向马克思机器观的逻辑演进提供了重要的文本线索与材料。张老师将马克思的机器观分为三个阶段,即哲学人本主义机器观历史唯物主义机器观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的机器观。可以分别在三个不同的阶段中看到古典工艺学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对之所做的批判和改造。在《加斯帕兰笔记》中,马克思借助对古典工艺学著作的摘引和评注,提出了关于机器、自由解放和物质生产话语的思想提纲。晚期马克思则更多地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出发,论述和揭示机器的现实抽象性及其三个层面。最后,张老师总结道,重新发掘马克思工艺学笔记中的重要思想和其古典工艺学源流,为深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科学内涵提供了重要入口,并且为重新建构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契机。



03




  在与谈环节中,邓盼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报告。邓老师指出,马克思一生写下很多工艺学笔记,这为我们留下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资源与空间。哲学阐释工作正在于从主体的理解逻辑出发,将丰富多样的文本编织成一种叙事逻辑。邓老师进一步思考和追问,是否可以找到古典工艺学的古希腊罗马源泉,并尝试复原一种古代工艺学,从而将工艺学的历史性叙事编织完整。此外,邓老师还指出和分析了工艺学中力学的重要地位《资本论》中机器大工业与工场手工业的区分等问题。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听众围绕古典工艺学预设“理性人”观念的方法论基础、当代视域下工艺学和技术学的关系等问题积极提问发言。张老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做出回应与解答。


讲座现场图


END



  本次讲座是“反思与批判”主系列讲座2025年春季学期的第一场,欢迎学界同仁持续关注系列讲座的后续场次。




文案:吕润生  海报:周怡辰  摄影:张丘轲

编辑:李佳奇  秦轶杰  审核:夏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