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晚,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阿多诺选集”编委会主办的“反思与批判”主系列讲座2024年春季学期第三讲在南开大学哲学院317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吴功青教授主讲,题目为“自然的非自然化:斯宾诺莎对形式因的瓦解与改造”。讲座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安靖副教授担任与谈人,南开大学哲学院助理研究员夏钊主持,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王建军教授、邓向玲老师等也受邀出席了本次讲座。
01
在讲座开始,吴功青老师回顾了古代和中世纪以形式因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图景,并指出,斯宾诺莎为克服形式因对现代科学的障碍,而构造了一种激进的力量形而上学。吴老师逐步展开了斯宾诺莎学说的各个层次。首先,斯宾诺莎站在唯名论立场上批驳了超越性名词与共相概念,以此初步克服形式因。其次,斯宾诺莎将事物本质规定为同质化的属性和作为自然规律的无限样式,二者构成了形而上学中的“自然的非自然化”。接着,斯宾诺莎凭借“表现”概念将神与样式的本质相继建立为力量与力度(degré de puissance),并由此奠定形而上学的动力化机制。然后,斯宾诺莎将力度对存在的动态保存称为conatus,并在其中去除了任何目的与方向,并由此建立世界与科学的动力化图景。吴老师最后回顾哲学史并指出,现代世界无可挽回地成为了动力化的、生成流变的世界,而现代哲学的后续发展都是在应对这种动力化图景与其背后的形而上学问题。
02
在与谈环节,安靖老师围绕目的论批判、无限样式等论题与吴功青老师展开了讨论。安老师指出,斯宾诺莎的形式因批判与目的论批判之间有内在关联,这同时体现在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基督教思想中。安老师也指出,学界对作为间接无限样式的“整个世界的面貌”有两种理解模式,他分别结合了Hans Jonas与Victor Delbos的论述对二者进行阐发,并以此重构了斯宾诺莎哲学中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张力。
03
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线上线下听众围绕实体与样式的规定关系,动力化图景与自因的关系,原子论、经验主义与斯宾诺莎的可能关联等问题积极提问发言。吴老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回应与解答。
End
在各位老师、各位同仁的参与支持下,讲座取得圆满成功。本场讲座是2024年春季学期“反思与批判”主系列的第三场,欢迎学界同仁持续关注系列讲座的后续场次。
文案:包千里
海报:周怡辰
编辑:赵春芳 李佳奇
摄影:李佳奇
审核:夏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