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2024春“反思与批判”主系列第二讲 |吴冠军 |元宇宙、生成式AI与当代哲学

发布时间:2025-10-12浏览次数:10



  

  2024412日上午,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阿多诺选集”编委会主办的“反思与批判”主系列讲座2024年春季学期第二讲在南开大学哲学院318会议室举行,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吴冠军教授主讲,题目为“元宇宙、生成式AI与当代哲学”。讲座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夏莹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陶锋教授担任与谈人,南开大学哲学院助理研究员夏钊主持,南开大学哲学院莫雷教授也受邀出席了本次讲座。



01


  吴冠军老师首先展望了科技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向,并指出,哲学应当随同科技的发展面向未来进行思考和研究。随后,吴老师以一款最新研发的文生视频AI模型Sora为例,介绍了生成式AI的机制、功能和特点。生成式AI不仅要模拟现实世界的所有物理运动关系,还需准确地处理涉及人类文化世界的各种问题。生成式AI强大的创作能力使得元宇宙不再仅仅停留于人们的观念中,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现实地“生成一个世界”。


  

  与此同时,AI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挑战: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延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技术存在着被政治操纵和控制的风险。吴老师指出,为了预防和化解上述危机,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形成一种贯通物理-政治-技术-艺术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视野,进而支持和促进量子力学、计算科学等学科同人文社会科学的沟通与联合。最后,吴老师强调,哲学研究不应囿于传统的研究范式,应当勇于朝向未来;元宇宙和生成式AI不仅指明了未来丰富的可能性,而且必将为人类展开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世界。



02


  在与谈环节中,几位老师围绕论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夏莹老师强调,对于当代技术问题的考察不能脱离资本批判这一重要维度。在资本逻辑下,技术的发展条件、发展动力、发展方向等等都将受到资本的评判和予夺。因而,资本支持下的元宇宙和生成式AI等新技术,终究还是作为排斥人的活劳动的手段。此外,在肯定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当为人的尊严与独特性保留一块领地,这一领地将是单纯的机器算法永远无法涉足的区域。

  

  蓝江老师基于唯物主义的立场,分析和阐述了AI在物质层面上的有限性AI所赖以运作的数据库是以一组组有着巨大体积和能耗的物质载体为其物理基础的,AI强大的算力更是需要充分而又廉价的能源保障才得以可能。针对AI独特的物质基础,蓝江老师进一步提出疑问,能否把电子环境下的活动定义为生命


  

  陶锋老师则深入比较了人类行为与机器行为的异同,并指出人除了能生成以外,还可以生存,而机器只是存在,却不能生存,但在资本异化下机器也会有生存焦虑和意愿。此外,陶锋老师还对“创造一个智能体对人而言是否是一个越界的行为”等问题做出了深入分析和反思。



03


  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线上线下听众围绕元宇宙中感觉的多种形态AI能否进行意义交流元宇宙和脑机接口的关系等问题积极提问发言。



End


  在各位老师、各位同仁的参与支持下,讲座取得圆满成功。本场讲座是2024年春季学期“反思与批判”主系列的第二场,欢迎学界同仁持续关注系列讲座的后续场次。



文案:吕润生

海报:周怡辰

编辑:邰嘉鑫 李佳奇

摄影:王奕童 杨青

审核:夏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