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南开论坛之“中西马”汇通论坛第三讲 |倪梁康 |历史理性批判与历史现象学

发布时间:2025-10-12浏览次数:10




  202467日,由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南开大学哲学院与南开大学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南开论坛之“中西马”汇通论坛第三讲在南开大学哲学院318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倪梁康老师主讲,题目为“历史理性批判与历史现象学——从狄尔泰-约克伯爵到胡塞尔-海德格尔”。南开大学哲学院谢永康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南开大学哲学院李国山教授、王建军教授、莫雷教授、王亚娟副教授、张俊国副教授等老师也受邀出席了本次讲座。



01


  讲座伊始,倪梁康老师通过对古希腊哲学中“变与不变”话题的讨论,回顾了柏拉图、谢林对哲学的定义,指出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传统往往将哲学限制在对静态的形式结构的描述之上,重视静止的永恒之物,忽视了对历史与生成的思考。由此来看,哲学被视作为一门反思的学科,是对思想的思想,历史则不处于哲学的讨论范围之内。



02


  倪梁康老师指出,与柏拉图以来的忽视历史的哲学传统不同,黑格尔、马克思已经开始重视思考历史。狄尔泰与约克伯爵受到上述二者的影响,认为哲学需要着重理解精神生活的历史现象的范畴,并重新将哲学的主题定位于对历史与历史性的探讨,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哲学,也被视作为历史现象学的雏形。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性”,方法则是“理解”,所以他们的历史哲学可被称之为“理解的历史性”。倪梁康老师特别补充道,在对历史哲学的思考上,狄尔泰与约克伯爵有着不同的思想分工,约克伯爵虽然不是学院哲学从业者,但他给出了历史哲学的思想基调,狄尔泰则是基于约克伯爵给出的思想基调进一步发展了一种较为成型与成体系的历史哲学思想。


03


  在狄尔泰与约克伯爵之后,“理解的历史性”的历史哲学在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处得到发扬。胡塞尔与狄尔泰和约克伯爵有着直接的交流,在与狄尔泰会面的当年就开展了一门历史现象学有关的研讨课程,并在之后完善与发展出一种“纵的意向性”的历史现象学。海德格尔则在诸如《时间概念》、《存在与时间》等文本中集中探讨了狄尔泰与约克伯爵的学说,最终将历史现象学贯彻到了自己对“存在”概念探讨之中,其“存在理解”或“存在领会”与“理解的历史性”处于同一个方向。最后,倪梁康老师指出,在后续的现象学研究中,历史现象学的理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诸如兰德格雷贝、黑尔德均对历史现象学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



04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诸位师生就历史现象学的概念、内涵、研究任务及其内在张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提问。倪梁康老师针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指导。


End


  在各位老师、各位同仁的参与支持下,本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讲座是2024年春季学期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南开论坛之“中西马”汇通论坛的第三场,欢迎学界同仁持续关注“反思与批判”的后续学术活动。




文案:罗海铨  

海报:周怡辰  

编辑:曹远婷  李佳奇  

审核:谢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