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娟:視覺藝術的現象學深度 ——兼論克勞瑟對梅洛-龐蒂視覺理論的發展

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0

 

 

摘要:梅洛-龐蒂的深度理論源於現代藝術的現象學反思。這一理論從視覺藝術的時空性質出發,強調繪畫模式的獨特性在於可見事物在視覺經驗中的持續變形。他進一步指出,深度作為視覺變形背後視看與存在的關聯,其對視覺表達基礎的探問在笛卡爾主義影響下被遺憾地忽視。通過批判性地評估近代繪畫中常見的笛卡爾主義透視法,他將可見事物的視覺變形還原為可見存在在精神中的原始發生,然後用肉身存在中視看活動與可見者的存在論交互更新形而上學。在此基礎上,保羅.克勞瑟以主客體經驗的存在論交互為前提,把現象學深度具體化為藝術實踐中直觀與想像框架的結構化圖式。克勞瑟這種綜合性的探索,不僅發展了梅洛-龐蒂現象學的深度理論,而且將其成功地拓展到視覺藝術分析的廣闊領域。
關鍵詞:視覺變形、可見性、笛卡爾主義、現象學深度、存在論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