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批判系列讲座第三讲 • 回顾 | 庄振华 | 现代如何言说绝对者——以黑格尔的斯宾诺莎阐释为例

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2


  20221118日晚,由“阿多诺选集”编委会主办的反思与批判系列讲座第三讲在线上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庄振华教授主讲,题目为“现代如何言说绝对者——以黑格尔的斯宾诺莎阐释为例”。讲座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助理研究员夏钊主持,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余玥担任评论人。


01


  庄振华老师在进入正题前,首先解释了与之相关的背景。在现代语境中所言说的绝对者Das Absolute),并非绝对者本身,而是绝对者之必要性,因为前者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可言说的。斯宾诺莎意识到有限性规定终将陷于无穷的自类相限,故而试图通过引入绝对者的维度来消解这一困限。现代人同样要面对类似的问题,因此绝对者并非现代的“异物”,反而是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现代问题。庄振华老师选取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作为近现代哲学言说绝对者的典范,并基于黑格尔对斯宾诺莎的阐释与批判,对这种绝对者的抽象性及其与现实事物的疏离等问题加以揭示。这就为在现代意义上重新言说绝对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能够从现实事物中洞察绝对必然性并了解绝对必然性如何自由呈现。



02


  庄振华老师细致分析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逻辑学》、《小逻辑》等文本中对斯宾诺莎的阐述。一方面,黑格尔充分肯定了斯宾诺莎哲学的真正价值,并且十分赞同建立一种实体学说之必要;另一方面,黑格尔又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是“无世界论”(Akosmismus),并对斯宾诺莎论证实体的方式提出核心质疑:如果不能切实地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实体的必然性并具体而微地描述这种必然性内在于世间的方式,那么对实体的构想无论多么精妙,都不过是主观断想


  随后,庄振华老师深入黑格尔的两部《逻辑学》,基于“本质论”的“现实性”章(Die Wirklichkeit)的三个重要二级环节——绝对者、现实性与绝对的对比关系,重构出黑格尔自己言说绝对者的突破性思路。在本质层面上,人类出于对本质的追求而设定一个超出有限规定性之外的绝对者,这一操作过程事实上附带着二元结构设定的前提。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沉醉于构想诸多二元结构,将现象世界与本质连接起来,却忘记了二元结构本身仅仅是思维设定的产物。进而,在现实性的三级层次那里,从偶然性出发只能让我们获得形式上的必然性,在实在的现实性当中也只能看出显得偶然的实在的或相对的必然性,而立足于非二元结构的绝对必然性本身才能得到不同于斯宾诺莎的新型实体。最终,黑格尔指明的道路落实在了三种“绝对的对比关系”中。唯有从实体性对比关系(实体性-偶附性)出发,经由因果性对比关系(原因-作用),最终达到交互作用,才能将支撑着诸平等实体间的协同作用的绝对实体与现实事物双方的能动性真正揭示出来。


  最后,庄振华老师也提示到,黑格尔在“概念论”中更加明确了绝对者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自由关系。绝对者可以被区分为普遍性总体与个别性总体,它们又能在特殊性总体中思辨地合一。这三个总体,就其职分与面貌而言,各不相同,但从每个总体自身来看,其外延都无所遗漏地涵盖了世界上的全部现实事物,并且三者必须共同发挥作用,就此而言,三者的关系是完全自由的思辨运动。这样一来,于现实事物得出的绝对必然性,在这种绝对总体性的概念论层次上恰恰没有外部制约,从而是自由的。



03


  在评论环节中,余玥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报告的内容,并结合现代性问题讨论了绝对者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科学取代神学之最高地位的背景下,现代性呈现为一种分裂式的面貌,一系列现实问题与矛盾,要求我们找到某个支点,以便将这些分裂因素、种种异质性的他者重新整合为统一的体系。斯宾诺莎、黑格尔、谢林关于实体、绝对者的思想理论是解决这一当代问题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深入钻研。


  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评论人、线上观众围绕黑格尔与谢林以及斯宾诺莎的关系、黑格尔的斯宾诺莎阐释之复杂性、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具体概念等问题积极提问。主讲人针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做出了回应与解答。



End


  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对德国古典哲学、斯宾诺莎哲学感兴趣的学人。在各位老师、各位同仁的参与支持下,讲座取得圆满成功。本场讲座是反思与批判系列讲座的第三场,欢迎学界同仁持续关注系列讲座的后续场次。


文案:吕润生  海报:周怡辰  编辑:李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