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丨第十届现象学与马克思哲学论坛丨会议日程

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39

基本信息

会议时间:2025年9月20日-21日

会议主题:“数智时代的社会文化批判”

会议地点:南开大学哲学院318、317教室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世界哲学》编辑部

《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

协办单位:南开大学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

“反思与批判”平台


会议议程


————————920日————————


开幕式8:30-9:15

主持:王亚娟(南开大学)

李营(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致辞

马寅卯(《世界哲学》编辑部)致辞

时世平(《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致辞

合影留念(910-915

 

第一场报告(915--1000

主持:马寅卯(《世界哲学》编辑部)

点评:奚颖瑞(杭州师范大学)

马迎辉(浙江大学):存在流形及其批判

吴猛(复旦大学):论马克思哲学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刘贵祥、王雨霏(大连理工大学):身体问题:马克思与梅洛-庞蒂的异同

1005--1035评议与讨论

1035-1045茶歇

 

第二场报告(1045--1145

主持:张永芝(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点评:马迎辉(浙江大学)

张立达(西南政法大学):论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王亚娟(南开大学):数字演化中的具身性防线——评托马斯·福克斯的现象学人观

魏琴(华中师范大学):延伸还是遗忘?——斯蒂格勒对数字记忆的批判

王鑫怡(浙江大学):被生产的主体:数字抽象统治的现象学批判与超越

评议与讨论(1145--1215

 

午餐

 

第三场报告(1430--1530

主持:张栋豪(《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点评:侯振武(南开大学)

杨栋(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问题与进路

夏钊(南开大学):现代技术的主体内在性批判:海德格尔与马克思

张晋一(中山大学):四合与八卦——作为世界图景的天地人神四合与《易经》八卦

李龙(南开大学):虚无主义与布洛赫的谢林晚期哲学背景——从布洛赫的海德格尔批判切入

评议与讨论(1530--1600

 

茶歇(1600--1615

 

第四场报告(1615--1715

主持:张琳(《世界哲学》编辑部)

点评:吴猛(复旦大学)

奚颖瑞(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博士论文》时间观的现象学阐释

杨文默(宁波大学):谓述关系和辩证逻辑——青年马克思哲学转变中的语法问题

唐祺林(中国人民大学):从“现象学”到《精神现象学》——对早期列维纳斯哲学的一种黑格尔主义解释方案

于潇(山东大学):反俄狄浦斯的流动生命——德勒兹欲望生产理论探析

评议与讨论(1715--1745

晚餐

————————921日————————

 

第五场报告(830--930

主持:杨栋(西安交通大学)

点评:李晶(西安交通大学)

邓刚(上海交通大学):感通的体用——基于巴巴拉斯现象学的几点思考

肖宛直(上海大学):真理身体对自由身体困境的回应——基于巴迪欧与萨特两种身体理论的考察

刘诗昭(复旦大学):论布迪厄和恩佐·帕奇对传统身体现象学的社会哲学阐释

章骐成(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社会批判的“身体占有”:米歇尔·亨利、克里斯托夫·德茹尔与数智时代的具身抵抗

评议与讨论(930--1000

 

茶歇(1000--1015

 

第六场报告(1015-1115

主持:邓刚(上海交通大学)

点评:夏钊(南开大学)

李晶(西安交通大学):马尔库塞前期批判理论的肯定性质

王姗姗(西南财经大学):物化的哲学之争——重审卢卡奇与海德格尔的思想边界及其未完成性

檀健哲(北京大学):青年卢卡奇与现象学运动有关吗?——试从“对象性”概念谈起

罗海铨(南开大学):卢卡奇辩证法与早期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可能对话——以“物化”的阐释为线索

评议与讨论(1115--1145

 

闭幕致辞(11:4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