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山,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寿县
1991-1997年,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0年至今,南开大学哲学院
(一)本科生课程
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原著;现代西方哲学英文原著;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认识论;创新研究与训练
(二)研究生课程
硕士生:西方认识论;分析哲学;实用主义;维特根斯坦哲学专题
博士生:西方哲学的问题、历史与方法;英美哲学;分析哲学经典著作选读
(一)研究领域
分析哲学;实用主义;西方认识论;人工智能哲学
(二)学术专著
1.《言说与沉默——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学说》,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语言批判与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
(三)学术论文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自然科学观”,《江淮论坛》,1995年第四期
2.“维特根斯坦论指号与符号”,《德国哲学论丛》,2001年
3.“语义学还是实在论?——评关于《逻辑哲学论》思想的一场争论”,《江苏社会科学》, 2002年第一期
4.“语言为什么如此重要?——关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几点看法”,《中州学刊》,2003年第一期
5.“从文化相对主义立场看全球化的限度”,《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第四期
6.“试论波普尔对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批判”,《中州学刊》,2004年第三期
7.“意义是实体吗?——蒯因的意义理论探析”,《哲学研究》,2005年第三期
8.“柏拉图语言哲学探析”,《南开学报》,2005年第三期
9.“专名的由来、分类与用法”,《南开哲学》,2004年
10.“第三次语言学转向?——评杰罗德•卡茨的意义形而上学”,《世界哲学》2005年第六期
11.“洛克的意义理论及其内在困难”,《中州学刊》2006年第六期
12.“穆勒的心理主义评析”,《南开学报》2009年第五期
13.“分析哲学与形而上学”,《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八期全文转载
14.“‘对象’究竟是什么?“《社会科学》,第一作者,2010年第九期
15.“高尔吉亚的语言批判及其历史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四期
16.“试析休谟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兼论‘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构建问题”,《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六期
17.“通向《逻辑哲学论》神秘主义的双重途径”,第一作者,《社会科学》,2012年第三期
18.“人的发展经济学:一个成长中的研究范式”,《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十期
19.“哲学视角的集聚与转换:从政治哲学到生活世界”,第一作者,《世界哲学》,2013年 第三期
20.“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形而上学之策略与路径”,《社会科学》,2013年第十一期
21.“实用主义:同一准则下的理论纷争”,《河北学刊》,2014年第六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22.语言哲学的困局与出路——以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及其解读为例,《云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十一期
23.维特根斯坦与实用主义,《社会科学》2016年第四期
24.“反思”概念在洛克观念起源论中的地位与作用,《河北学刊》,2017年第一期
25.说与不说之间——前期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关怀,第一作者,《福建论坛》,2017年第一期
26.罗蒂的维特根斯坦研究及其反响,《北京大学学报》,2018年第一期
27.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两套概念,两种语言游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四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五期全文转载
28.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分期及其弊端,《河北学刊》,2019年第一期
29.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及其影响,第一作者,《学术界》,2019年第二期
30.维特根斯坦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27日
31.前期维特根斯坦的艺术价值论,《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
32.《哲学研究》第二部与规范性论题,《社会科学》,2020年第四期
33.语言哲学的理论特质及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呈现,《河北学刊》2020年第三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十六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九期全文转载
34.永远的罗素,《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9日
35.黄歇与荀卿:以儒结缘共图儒效,《淮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首届淮河文化论坛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
36.从“批判”到“被批判”——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河北学刊》,2021年第三期
37.罗素与杜威:“真理”在谁一边?,第一作者,《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十期
38.读不懂的《逻辑哲学论》,《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27日
39.罗素与詹姆士:在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第一作者,《河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三期
40.人工智能是面相盲人吗?,第一作者,《东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三期
41.阐释《逻辑哲学论》的一条可能途径,《河北学刊》,2023年第一期
42.如何消解他心难题?《西北大学学报》,2023年第五期
43.维特根斯坦的知识论之路,《河北学刊》,2024年第三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24年第二十期全文转载
44.一种描述的认识论?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十期
45.如何走出《逻辑哲学论》怪圈?《现代哲学》,2024第五期
46.人工智能会成为能动主体吗?——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25年第十八期全文转载
47.语言、意识与认知——詹姆士的语言哲学视角及其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5年第三期
(四)学术翻译
译著:
1.《科学研究的经济定律》,[英]基莱著,合译,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英美哲学家圆桌》,[德]布洛伊尔等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
3.《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英]达米特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经验论与心灵哲学》,[美]塞拉斯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
5.《指称之根》[美]蒯因著,载于《蒯因著作集》第四卷,涂纪亮 陈波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
6.《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研究〉》,[英]麦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7.《刘易斯文选》,[美]刘易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8.《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英]迈克尔·莫里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9.《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修订本)[英]麦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10.《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革命》,[英]伊尔哈姆著,第一译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译文:
1.“应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哲学译丛》,1991年第一期
2.“哲学及其历史”,《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第十一期
3.“谁能够接受道德难题?”,《哲学译丛》,1996年Z3期
4.“分析哲学:在科学主义与先验论之间”,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
5.“分析哲学:风格问题”,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分析哲学:理性主义对浪漫主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
7.“分析哲学中的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
8.“一与多”,载于《西方大观念》,陈嘉映主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
9.“记号与符号”,载于《西方大观念》,陈嘉映主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
(五)学术出版物
教材:
1.《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欧美哲学通史——古代哲学卷》,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欧美哲学通史——近代哲学卷》,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欧美哲学通史精编本》,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编著:
《游戏规则——维特根斯坦神秘之物沉默集》,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六)科研项目
1.“意义理论的当代发展”,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研究与文献翻译”,2015年度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3.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威廉·詹姆士哲学文集’翻译与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4.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释义与研究”(项目编号:21AZX012),项目负责人
(七)荣誉与奖励
2000年起,先后多次获得南开大学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0年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2021年,论文“语言哲学的理论特质及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呈现”获得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