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帅,男,生于1987年1月,籍贯河南,社会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社会学院 300350
Email: chirenpei@163.com
电话:1502250200510/2012-12/2016 德国哥廷根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博士
社会学专业:宗教社会学方向(知识分子参与的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主题);
马克斯·普朗克宗教与人类多样性研究所,及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09/2009-07/201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
论文题目:知识人佛教信仰的理性观;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员。
09/2004-06/2008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社会学学士学位
论文题目: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及其在南京城郊农村的应用
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员
毕业论文评优,保研中国社科院科技哲学专业(后考北大社会学专业)。
2022-2023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访问学者
2021.12-至今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2017.5-2021.1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06/2011-09/2011 中国电子产业研究中心(CCID) 咨询管理顾问
07/2012-10/2012 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图书评论
研究领域:
社会理论、政治哲学、宗教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西思想史比较研究
教学课程:
文化社会学,宗教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城市社会学,国外社会思想名著选读,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一)论文发表
2025,迟帅,《新时代中国宗教慈善的新发展阶段》,《当代宗教研究》第1期。
2025,迟帅,《丝绸之路与中国佛教的海外弘法》,《海潮音》第2期。
2025,迟帅,《政治经济的个体化之源——基于<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的讨论》,《福建论坛》第1期。
2024,迟帅,《宗教市场的历史变迁——世俗化与逆世俗化的辩证关系》,《世界宗教研究》第12期。
2024,迟帅等,《乡村工匠的职业转型与技能变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24, Chi, Shuai, Chao Liu. Folk religion as the “life-world”: revival of folk beliefs and renewal of religious categor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Nature-HSSC 11, 470.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4-02977-8.
2024,迟帅,《《自杀论》与人性的两重性》,《广东社会科学》第2期。
2023,迟帅,《佛教的中国化与世俗化辨析》,《世界宗教文化》第6期。
2022,迟帅,《韦伯晚期社会学:缘起、结构与议题》,《江海学刊》第5期。
2022,迟帅,《共同体的构成及其关联性——以中国农民文化的现代化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22,迟帅,《道德秩序的社会生成:涂尔干对卢梭社会生成论的扬弃》,《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
2022,迟帅,《互联网志愿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中国社会科学网》1月30日。
2021,迟帅,《社会法则与个体自主——立法者对偶然性的不同回应》,《学术研究》第11期。
2021,迟帅,《社会秩序的道德起源——涂尔干对社会性质的追问》,《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
2021,迟帅,《自由与风险:虚拟技术构建下的网络直播社区》,《社会科学辑刊》第5期。
2021,迟帅,《神圣社会的再生产——基于涂尔干对成年礼的阐述》,《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
2021,迟帅,《记净公<五叶堂序跋记集>》,《佛学研究》第1期。
2020,迟帅,《佛教对社会结构的作用力》,《宗教社会学》第7辑。
2020,迟帅,《涂尔干道德社会学的关系视角》,《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
2020,迟帅,《世俗社会的到来?——涂尔干论世俗化的意涵》,《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
2019,迟帅,《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建构——论现代性的流动性及其理论重构》,《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
2019,迟帅,《道德主体的社会建构——涂尔干关于人格形成的建构论视角》,《天津社会科学》第3期。
2019,迟帅,《何为亚洲的现代精神?——对范笔德《亚洲的精神性》的批评》,《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
2019,迟帅,《新时代中国政教关系的基本特征》,《世界宗教文化》第1期。
2019,迟帅,《中国佛教再出发的三种力量》,《佛学研究》第2期。
2019,迟帅,《远逝的天堂——一项民族志考察的分析》,《书城》第11期。
2019,迟帅,《从“文明的冲突”看佛教中国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06-30。
2019, Shuai Chi, Life Chan Summer Camp and Way of Templ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han Buddhism and Human Civilization, Issue 5, 101–119.
2018,迟帅,《库木吐喇石窟 丝路佛韵 融汇东西》,《中国宗教》第9期。
2017,迟帅,《林格:<韦伯学术思想评传>》,《人文宗教研究》第九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7,迟帅,《诸神之争的再阐释——一个社会学的结构视角》,《社会》第1期。
2016,迟帅,《柏林佛光山汉传佛教海外弘法经验谈,新加坡《佛教青年论坛论文集》第三辑。
2015,迟帅,《亚洲佛教的美国弘法与本土化——评<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中国宗教》第4期。
2015,迟帅,《评<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人文宗教研究》第六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4,迟帅,《知识青年佛教信仰的确立——对北京地区部分信众的访谈》,《宗教社会学》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迟帅,《评<宗教社会学的邀请>(菲尔·朱克曼)》:怎样进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人文宗教研究》第四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2,迟帅,《评<当代中国宗教:复兴与创新>(周越)》,《人文宗教研究》,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2,迟帅、金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第5期。
(二)出版专著
Chi, Shuai. Charisma and community: The redefinition of religion, culture and ideology in Post-Mao China, Goettingen University, 476 pp., 2017.
迟帅,《克里斯玛与共同体》,香港:三联书店,2025年。
迟帅,《人间佛教与佛教的中国化》,宗教文化出版社,即出。
(三)主持项目
2017-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文化外译项目:《当代中国宗教学60年》,已结项。
2019年,天津市教工委项目,《天津市高校师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2018年立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四)翻译著作
2013,英译本【澳】迈克尔•扬,《马林诺夫斯基传:一位人类学家的奥德赛,1884—1920》,(原作名:Odysssey of An Anthropologist 1884-1920),译者:宋奕、宋红娟、迟帅,北京大学出版社,683页,2013年10月。
2017,德译本【德】朱立安·尼达·卢姆林,《理性与责任》,(原作名:Rationalität und Verantwortung)北京大学出版社,迟帅译,2017年2月。
2017,【德】施鲁赫特,Wolfgang Schluchter, Early Buddhism and Jainism als Religions of Salvation: Max Weber’s Anti-Hgelinan Thrust, 作为救赎宗教的早期佛教和耆那教——马克斯·韦伯的反黑格尔题旨,迟帅译,《人文宗教研究》,2017年12月。
2018,德语校对本 【德】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等译,三联书店,2018年。
2020,英文版 Zhuo Xinping (eds), Contemporary Chinese Religious Studies, translated by Chi Shuai, Paths International Ltd. 2020.
2024,英译本【德】马丁·路德,《马丁·路德著作集》第21卷,赫尔辛基:世界华人路德学会。
德译本【德】施鲁赫特,《韦伯晚期社会学》,迟帅译,三联书店,将出。
德译本【德】雅思贝尔斯,《韦伯论文集》,迟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出。
(五)会议论文
2013年6月,中国社科院宗教社会学论坛,提交论文:知识青年佛教信仰的确立——对北京地区部分信众的访谈;
2014年5月,德国现代中国佛教论坛,提交论文:柏林寺克里斯马圈——生活禅研究;
2016年,新加坡第三届人间佛教青年论坛,提交论文:柏林佛光山汉传佛教海外弘法经验谈。
2017年,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社会学会年会,提交论文:道德主体的社会建构。
2018年,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会议,提交论文:超越宗教市场论——一个社会学的文化视角。
2019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年会,提交论文: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基于马克思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
2021, Chi, Shuai, “Dual ethical movements of Buddhist practitioners: a study of Buddhist religious attitude concerning a Weber’s Theory in the Religion of China”, 2nd Congress of EASA October 29-30, 2021 Pukyong National University, Pusan, Korea Research Network of Social Theory;
2021, “Love Action and Predestined Community of Wuhan Anti-epidemic Volunteer Service”, November, 22th, 2021, SSJDA Seminar Office, Center for Social Research and Data Archives,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2012-2016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攻读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奖学金项目。
2018年,获得天津市海河计划第三层次创新人才称号